“30年河东,30年河西”——悉尼城区房价变迁趣史
在房地产市场上,70年代的悉尼和今天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光景。当时,西悉尼Bankstown地区的独立屋价格,要比内西区Leichhardt要更贵。当时,这里的一套三房的独立屋中位价是$32,500澳元,而离CBD更近的Leichhardt区,一套同样的房产只需要$28,000澳元。
而这种在如今看来非常怪异的现象,在当时的悉尼市场可以说非常普遍。70年代,在距离悉尼市区90公里的卫星城卧龙岗买一套独立屋的价格($42,500)竟然要比Darlinghurst($35,000)更贵!
当时,全悉尼最贵的区是Strathfield,独立屋的中位价为65,000澳元,比如今大受欢迎的Chatswood,Mosman要高出许多。这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离CBD越近,房价就越高的现象完全不符。
你一定很好奇,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,造成了这种如今看起来有些“毁三观”的房产价格。其实,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,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悉尼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史,就能从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。
40年前,悉尼的主要支柱产业为制造业,而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,主要集中在西悉尼地区。在当时,CBD附近以及近城的内西区地带,则是 “配套落后,就业机会少,破房子满地” 的代名词。
而随着80年代的到来,制造业在悉尼经济中的比例开始逐渐下降,贸易,金融,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初现端倪。90年代以后,媒体,科技产业的兴起,以及随后到来的互联网时代,使得悉尼的经济彻底转型,CBD附近的就业机会大大超出其他地区,人口的迁徙也自然水到渠成。
除了房价上的变迁,过去四十年来,悉尼人买卖房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。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Open House看房日,实际上是直到1987年左右才成为市场上的常见卖房方式。当时的卖房中介为了吸引房东把房子委托给自己出售,会以“拍摄一张房子的彩色照片”作为招揽新生意的重要砝码。
此外,80年代末以前,拍卖也不是悉尼房产的主要出售方式,只有大约20%的房产是通过这种方式售出的。
虽然四十年光阴足以改变很多,但有些东西却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旧保持原样。
首先,四十年来,悉尼一直是整个澳大利亚房产价格最高的城市,而且,不论是当年还是今天,悉尼水边的物业,永远是绝大部分人难以企及的住房梦。
悉尼第一套房价突破100万大关的房产,出现在距今遥远的1979年,位于Elizabeth Bay的大宅Boomerang。2002年,这座大宅又成了悉尼第一个突破2000万澳元价格的房屋。去年,它又被放到市场上,这次的标价是6000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