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财富的刻板印象是人们忽视财务健康的思想原因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技术原因——即使有人真心实意地渴求财富,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。
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,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向理想的生活:好好学习、考上好大学、找份好工作、升职加薪,如此而已。
曾经的我也是在这条道路上苦苦奔走的大军中的一员。1991年,当时的我还是一名保险销售员,每天辛勤工作,希望能获得更多收入。我的上司为我推荐了《巴比伦最富有的人》这本书,我认真翻阅了一遍,但是并没有太懂得书中的道理。
这本书中说:“一个人只要坚持从他的收入中拿出至少十分之一,用来为他的将来和他的家人创造财富,金子就会源源不断、越来越多地流入他的手中。“当时,对于财富还一无所知的我,把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了要把收入的10%存起来,于是我不但努力赚钱,还努力攒钱,储蓄的比例比10%高出不少,我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高枕无忧,静待财富来临了。
从纸面上看,我确实存了不少钱,但这些钱,在我买房子和车子的时候被一用而空,没有一分钱是投资在我和家人的未来之上的。
直到1998年,我第一次读到《穷爸爸,富爸爸》,才恍然大悟——同样是花钱,我买到的一些东西是资产,另一些东西则是负债:只有能为我带来收入的东西才是资产,而只是从我的口袋里掏出钱的东西,统统都是负债。按照这个逻辑,我的自住房、我的车子,其实全都是负债。
这时我才终于彻底理解了《巴比伦最富有的人》里的那句话:仅仅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存起来,并不是在创造财富,只有用那部分钱去购置能产生收入的资产,才能真正等到“金子源源不断、越来越多“的那一天。
也是在同一年,我找到了一位成功的房产投资者作我的导师,一口气买下了七套投资房,没有听身边人悲观的论调、换掉了风格保守的会计师,在投资的路上全速前进。23年过去,如今的我早已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。
我把我自己悟到的这套理论,再加上自己这二十多年来亲身实践的经验,总结成了“左手+右手“理论,普及给参加我的讲座的听众:左手是工作收入、也就是你的现金流;右手是投资致富,也就是购入并持有能产生收入、带来资本增值的资产,只有两手都抓、双管齐下,才能实现财富”滚雪球“的效应,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健康。